2013年10月4日 星期五

詹武龍:從大埔事件看台灣永續-環境,糧食,經濟與憲政危機 心得感想

    我們所居住的寶島─福爾摩莎,是許多外國人的嚮往之地,在狹小的領土上擁有如此多元豐富的生態景觀是讓人嘆為觀止、羨慕景仰的。民國六十年代後期新竹科學園區的設立拉近台灣與世界的距離,更造就了無數的科技人才,隨著園區領土擴大的需要,隱藏著綠地將漸漸真的危機。 
  從小在苗栗鄉村長大的我,在鄉間小路騎單車、稻田的播種、灌水、灑農藥、收割、曬穀、冬藏季節滿片的油菜花田是我家鄉的特色,也是我愛我的家園的原因,因為它總能消除我從外地帶回去的壓力,讓我有如釋重負的感覺,這片土地,孕育出許多優良的蔬果及稻穀,養活了無數的家庭,寫盡歷代的故事,印踏著許多足跡,因此,它真的是我們鄉民的大地之母,就像小孩不能缺少母親一樣,我們世世代代都仰賴著它給我們營養和喜悅。
  台灣土地狹小,且因為板塊運動關係建築物不能蓋太高,隨著科學園區的興盛,所需領土範圍更廣,大埔事件的發生真的讓我體會到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政府希望苗栗能更繁榮,吸引更多高知識份子的入駐而開始徵收土地,但政府缺少傾聽民眾的心聲,因為仍有許多農民是依所種的農作物得到報酬加上政府機關給的補助過活,雖然這些錢不是甚麼大錢,但對很多戶人家而言這些錢真的是不能缺少的,土地被徵收,喪失的不僅是這片土地的故事,更是農民的職業、祖產、未來子孫對先民的懷念及童年樂趣,我想,政府的公益路真的得從別處著手,在多的補償金都不能彌補綠地消失,就像大樹喪失了底部的根,再怎麼裝飾枝葉都是毫無用處的,綠地是帶給大家發自內心的喜悅之源頭。
  大埔事件的發生是給未來更多的執政者的一個警惕,在執行任務的同時民眾的聲音是很重要的,沒有不可能的任務,轉個彎依然能達到相同目的,為何不換個角度多替人民想呢?好的決策能吸引民眾的參與,引起更多的迴響,不良的決策,真的不知道會讓多少人痛徹心扉,讓許多故事消失,因此,身為決策者,唯有明智的選擇才能讓故事一直寫下去,永久的歷史流傳下去。

P.S. (加選,沒聽到演講,所以自己查大埔事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